- 时间: 2025-07-10 23:25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图为航拍朱兰铁矿采挖现场。 中新社
【侨报讯】中国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7月10日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25处。据介绍,今年以来,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在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进一步巩固中国铷矿优势地位;在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自然资源部10日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其中大中型25处。
据介绍,其中,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在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进一步巩固中国铷矿优势地位;在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在全球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山东省郗山矿区新增资源量102万吨、四川凉山州牦牛坪稀土矿预计新增496万吨,进一步夯实中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基础,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中国最大中重稀土矿;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矿找矿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矿储量从全球占比6%升至16.5%,从世界第六跃至第二,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同时也有效缓解国内锂资源供应紧张、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降低了“卡脖子”风险;新探获锆英石资源量8.5万吨、铪资源超千吨,同时中国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还有巨大找矿潜力,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奠定重要资源基础;氦气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核工业等领域,“十四五”期间,中国氦气勘查开发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大幅降低中国氦气外采率,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靖边、安岳、东胜和泸州等6个气田氦气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2亿立方米;另外,钨、钼、锑、萤石、石墨等中国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
此外,大宗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中国铜、铝、铁等大宗矿产找矿均取得重大突破,西藏地区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山西孝义新发现中国最大单体铝土矿,预计新增资源量1.08亿吨,资源储量大幅增长。
经初步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资金6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幅持续扩大。其中,社会资金33.59亿元,同比增长28.2%,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48%,表明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36.34亿元,同比增长20.1%。
此外,中国自然资源部门加大了探矿权供给,2024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581个,创十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318个。
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