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8-25 23:38
【侨报讯】中国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8月25日在北京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国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体量全球最大。
综合中新社、上海证券报、香港文汇报报道,8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海关总署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国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全球最大,安全稳定可控。
“十四五”以来,中国累计查获涉政涉枪涉爆等违禁物品515万件,检出传染病70余种18万例,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综合治税、依法征管,累计征税9.7万亿元。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累计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走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比重超过一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智慧旅检”覆盖80%航空口岸
据介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联通的“数字门户”,“一网通办”事项达到了25大类964项,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智慧旅检”覆盖80%的航空口岸,旅客可以无感通关、快速通关。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总数已达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5的进出口总值。
“我们正全力以赴做好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出台海关监管办法,完成‘二线口岸’验收,上线智慧监管平台,”孙梅君说,近日还将发布“二线口岸”报关规范等3份制度文件,确保12月18日正式启动。
特殊监管区吸引国际制造业巨头
关于贡献了全国1/5进出口总值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增加19个,总数达到174个。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实施封闭管理的特定区域,主要成效可以概括为“四大平台”:跨国产业的承接平台、开放发展的关键平台、新兴业态的培育平台、制度创新的试验平台。
王军提到,特殊区域吸引了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制造业巨头入驻,同步也带动了国内投资,辐射周边经济,促进了配套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像检测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交割这些新业态,近年来在特殊区域蓬勃兴起,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深度融合,价值链、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