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中国公安部8月11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五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其中辽宁省沈阳市一起以“医养结合”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约1.68亿美元),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已被抓获归案,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报道,8月11日,中国公安部公布5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其中,辽宁发生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

据中国公安部官方微信消息,近年来,中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排查打击整治工作,成功侦破一批主要针对老年人群体的非法集资犯罪大要案件,有力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助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据中国公安部通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于2022年立案侦办李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自2013年起,李某等人注册成立一家养老产业公司,打着“医养结合”旗号,通过出售消费卡和内部增资扩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受害者达5000余人,其中95%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严重侵害老年群体合法权益。

该案涉及两种主要集资模式。其一为“消费卡模式”:出资人购买消费卡后,公司按出资金额的1.2倍为卡充值,消费卡可用于公司关联的医院和养老院,两年期满后出资人可要求退还卡内余额,若无消费则按出资金额1.2倍退还,相当于两年支付20%利息。其二为“内部增资扩股模式”:公司以每股1至1.2元人民币(约0.14至0.17美元)的价格出售所谓“上市原始股权”,承诺一定时间内公司上市,若未上市则退还本金并支付利息。此类高回报承诺吸引大量老年人投资,实则为典型的庞氏骗局。

中国公安部表示,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举办养老讲座、免费旅游和健康检查等活动,诱导老年人参与集资。实际上,公司无稳健盈利能力,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和回报,形成资金链断裂风险。截至案发,该案共吸收资金12亿元人民币(约1.68亿美元),导致大量受害者血本无归。目前,李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另外4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分别为:内蒙古王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销售墓地返利为名非法集资;江苏任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投资“保健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湖北廖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销售养老服务“预付卡”“会员卡”为名非法集资;湖南龚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提供“康养旅游”为名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