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近年来,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销售禁限售商品、主播之间互黑互踩和虚构用户评价等系列问题。近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直播电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综合中国央视财经、香港中通社报道,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数据,去年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达40.2万件,同比增长19.3%。为规范行业秩序,当局近日召开专项整治部署推进会,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年来,直播电商在中国蓬勃发展,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注入活力。然而,行业乱象频发,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销售禁限售商品、主播“互黑互踩”及虚构用户评价等问题日益凸显。

例如,浙江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近期查处了一起典型案例:经营者将成品珍珠塞入空珍珠蚌,在直播中表演“开蚌取珠”,宣称“活体开蚌,不退不换”,误导消费者。此类虚假宣传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公平。

除虚假营销外,部分主播为博取流量,采取“互黑互踩”手段,通过策划争议话题、直播连麦“互撕”制造戏剧效果,再借助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实现流量变现。此外,一些直播间以“收藏品交流”、“特产分享”为幌子,违规销售禁限售商品,进一步加剧行业乱象。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网络交易执法处处长唐红波表示,专项整治将聚焦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通过严格执法规范行业发展。整治行动旨在净化直播电商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