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2024年11月18日10时许,铁路义乌西站。一趟满载110个标准箱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驶往逾万公里外的西班牙马德里。当天,“义新欧”中欧班列迎来开行十周年。 本周,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加速破题“买全球”,义乌勇当排头兵,而“义新欧”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货郎” 、中欧班列的“尖子生”。
 
十年前,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首发,班列的掌舵人冯旭斌在现场为班列送行。十周年之际,义乌到马德里中欧班列又开一趟,吸引各界关注。
 
笑容洋溢在冯旭斌的脸上,他的思绪随着火车的轰鸣声飞到了北京。今年9月9日,冯旭斌受邀参加中国西班牙论坛第九次会议。当天,总理李强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北京会谈时指出,运营好“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推动两国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发展。
 
冯旭斌的思绪飞到西班牙马德里。2015年5月,正在马德里访问的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和西班牙发展部国务秘书戈麦斯·博迈尔共同见证了“义新欧”返程列车启程。疫情期间,全国首趟搭载出口欧洲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从义乌出发,驰援西班牙疫情防控。
 
2017年1月,首趟(义乌—伦敦)中欧班列抵达伦敦,受到伦敦市民热烈欢迎。班列返程时,英国国际贸易大臣格雷格•汉斯前来送行,希望有更多的商品运往中国市场。2020年,“义新欧”中欧班列英国办事处接到了不少当地客户的订单,对方迫切希望能通过班列渠道对接中国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通过“义新欧”班列直接把防疫物资运抵英国。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中国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班列开通。(王建明摄)
 
今年6月20日从铁路义乌西站驶出的中欧班列,跨越里海、黑海,抵达伊斯坦布尔港。“义新欧”中欧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增至20条。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大都市,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端终点。
 
2023年9月17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金华站,冯旭斌光荣入选第46棒火炬手。当时他激动地表示,“接到火炬传递开跑时,我突然想到了‘义新欧’列车传递的场景。从义乌到马德里,最多的一次,列车沿途需要68个火车司机接力。每一段传递,都要用心。”
 
那么,什么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简单地说,就是一列从义乌发出的中欧火车,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终抵达西班牙马德里,全长13052公里。10年来,铁轨上“驼铃声声”,“义新欧”中欧班列驰骋亚欧大陆,货通世界。10年来,“义新欧”中欧班列,辐射范围扩大至50余个亚欧国家和地区,通达160多座城市。10年间,“义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 8200列,发运逾68万标准箱。“义新欧”中欧班列是中国国内唯一一条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
 
作为一名地道的义乌人,冯旭斌身上透着一股敢闯敢试的劲。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商多年的冯旭斌想:能否开行一条义乌小商品通往世界各地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
 
冯旭斌展望未来。(“YXE义新欧”微信公号)
 
不少人听说冯旭斌想开行义乌到国外的铁路货运专线,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开行义乌到马德里的火车,共需在境外铁路换轨三次,除在哈萨克斯坦、波兰两次换轨外,还需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的伊伦进行第三次换轨。有人嘲笑冯旭斌:“你一个个体户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流言蜚语,冯旭斌没有放在心上。每年从义乌发往欧洲的货物超过10万标箱,相当于1000列班列的运输规模。更重要的是,作为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马德里市场上的很多小商品来自义乌。充足的货运市场需要,再加上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了冯旭斌开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决心和信心!一张《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示意图》出现在冯旭斌的办公室里。一有空, 冯旭斌就盯着地图琢磨起来 ,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班列在他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知易行难。民营企业搞国际货运中欧班列,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没有经验,是摸石子过河。有一次,冯旭斌请一个朋友出面约请一位外国政府部门负责人见面商谈开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事,但约了一个多月对方仍不愿意见面。
 
好在经过冯旭斌的积极争取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开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相关计划逐级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并获得支持。但由于该班列涉及多个沿线国家,前期筹备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就在冯旭斌纠结要不要继续做这件事时,吹来了一阵“东风”——2014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亲自推介“义新欧”中欧班列。之后,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下,“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开班列的“东风”有了,但是首趟货运列车的客户在哪里?货物在哪里?
 
在西班牙,冯旭斌一户一户向市场里的华侨推销“义新欧”中欧班列,苦口婆心地介绍“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各种优势。一天,为凑齐41条柜子的货物,冯旭斌请华侨们到饭店吃饭。为了表示诚意,冯旭斌敬酒时,倒了一瓶红酒一口闷喝下去,结果喝醉了,在宾馆昏睡了两天。
 
华侨们不了解“义新欧”中欧班列,担心班列运行不畅造成货物损失,冯旭斌就跟华侨们签订“损一赔二”合同。
从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开通“义新欧”中欧班列这个想法,到实现这个想法,冯旭斌用了53天的时间。
义乌一个集装箱海运要运到马德里,需要45天到50天的时间,但“义新欧”中欧班列一般只需21天,最快一次冯旭斌只用了17天。为了班列开行,冯旭斌去了很多国家,行李箱不离身,班列运行到某个环节有什么问题,他就马上飞过去处理。同事笑言冯旭斌是“空中飞人”。
 
冯旭斌的拼命劲头,如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西班牙斗牛士表演;冯旭斌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浇灌出一朵娇艳的花,在马德里明媚的春天里激情盛放。
 
互联互通 “义新欧”10年结硕果
 
做“义新欧”中欧班列以前,冯旭斌没出过国。现在西班牙马德里这座城市跟他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冯旭斌每次到马德里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今年5月8日,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成果展暨纪念号班列发车仪式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冯旭斌遇到了前来观展的一对特殊嘉宾。他们是西班牙小伙赫苏斯·加西亚和妻子杨赛君。杨赛君是中国江西人。展览中关于“跨国爱情线”的故事章节,讲述的就是他俩的浪漫爱情。2014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后,赫苏斯·加西亚来到义乌,做起了西班牙火腿和红酒的生意,并在义乌娶妻生子。夫妇俩抢抓义乌直播电商发展机遇,建立了专业的直播团队,开设了“西班牙老何”直播间。生意从最初一年只能卖半个柜的酒,到现在一年卖几十个柜的酒!义乌,在赫苏斯·加西亚眼里不再陌生,而是一个处处充满商机的地方。
 
“义新欧”十周年纪念号,从马德里发车。(“YXE义新欧”微信公号)
 
“义新欧”中欧班列拉近了义乌与西班牙的距离,让更多的人知道西班牙红酒和火腿。其实在义乌,类似杨赛君夫妇,这样的外来创业者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为义乌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新鲜活力!目前,义乌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每年吸引近60万人次外商前来。“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后,西班牙商人海梅·奥维勒尔来到义乌,扎根义乌市场,成了“圣诞老人”在中国的代理人。如果一个匈牙利进口商在圣诞节前夕需要一整个集装箱的装饰彩带,他会打电话给奥维勒尔;如果一个阿根廷进口商在夏季需要50万张沙滩垫,他会打电话给奥维勒尔;如果德国要举办欧洲杯,而某个主办城市的批发商需要一批参赛队伍的国旗,他也会打电话给奥维勒尔。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有近1.5万家经营主体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达成商品进出口、转出口业务。现在,平均每天有5趟中欧班列抵离义乌,源源不断载着“中国制造”远赴海外,再带回沿线亚欧各国的主销产品。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等物流网络,义乌从零起步打造光伏光电产业。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已于去年投用,从太阳能照明灯到新能源汽车,这里几乎可以买到市面上所有的新能源产品。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和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送往欧洲市场。
 
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运到义乌,目前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经营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种产品。义乌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跨越亚欧大陆的漫长路途,不仅有商品,还有在时间和空间见证下的美好生活。走进义乌市李祖村的进口商品馆,德国啤酒、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等众多进口商品映入眼帘,这些商品大多是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运到中国的。
 
西班牙餐厅、土耳其餐厅…… 这些年,义乌的国际餐厅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国际味儿”;中外文化的交融,也让这些国际餐厅越来越有“中国味儿”。今年国庆期间,国际餐厅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义乌打卡,很多餐厅门前排起了长队,一座难求。从丝路上的悠悠驼铃,到铁轨上的汽笛轰鸣,依靠“义新欧”中欧班列等互联互通的桥梁,中国与世界的美食故事、文化故事、商贸故事正在义乌续写着新的篇章。
 
十年前,冯旭斌团队设计了“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品牌标识。“义新欧”中欧班列LOGO标识是一头骆驼剪影,因为骆驼代表丝绸之路,同时也象征了亚欧人民的坚毅、不屈、勤劳。新老两条“丝绸之路”跨越千年,见证了亚欧大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人民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如今看来,它的寓意确实在一步一步实现。一轨相通促双向奔赴,勾勒出人心相通、美美与共的崭新画卷。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吴卫东 王春雷 吴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