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10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

【侨报讯】一连四天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3日在北京闭幕。全会于23日发布公报。这次会议不仅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释放出一系列清晰、坚定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信号。中共中央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于23日发布公报。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四中全会释放出八大信号

这次会议不仅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演变的关键节点,释放出一系列清晰、坚定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信号。

信号一:发展重心从“速度”全面转向“质量”。全会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并提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将不再追求粗放式增长,而是以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结构优化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层次。

信号二: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体经济主轴。全会首次系统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强调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这既是对全球产业变革的积极回应,也是对“脱实向虚”风险的主动防范,释放出“实体经济是根基”的强烈政策导向。

信号三:创新不再只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面对外部技术封锁与产业链重组压力,全会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与“新质生产力”紧密挂钩。全会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显示中国已将科技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更体现系统性布局思维。

信号四:数字中国与未来产业成为新赛道。从人工智能到低空经济,从量子科技到生物制造,全会明确支持培育未来产业,表明中国正积极布局下一个十年的全球竞争制高点,力图从“应用创新”迈向“源头引领”。

信号五:安全已成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全会多次强调“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并专章部署国家安全体系建设,释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从粮食、能源到金融、网络、公共安全,全会构建起“大安全”框架,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对外部遏制的防御性回应,更是对内部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升级。

信号六:反腐与治党是发展的坚强保障。全会审议通过对多名高级干部的纪律处分,并强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这释放出明确信号: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阵风,而是长期战略,是确保政策执行力与社会稳定的根本支撑。

信号七: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命题。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全会首次提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政策重心从“数量控制”转向“素质提升”与“结构优化”,为长期发展蓄能。

信号八:中国不会关闭开放大门,反而要开得更大。尽管国际环境趋于保守,全会仍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既是对国内市场改革的倒逼,也是对全球化的坚定支持。中国正从“融入规则”转向“参与塑造规则”,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战略耐心与格局。

这些信号,既是对过去五年“十四五”成就的总结与提炼,更是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行动宣言,彰显了中共中央在风高浪急时代中的战略定力、历史主动与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