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2025921日 —— 第三届罗格斯大学华人教授科研研讨会在新泽西儿童健康研究所(Child Health Institute of New Jersey)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 “人工智能与健康”(AI & Health),吸引了来自罗格斯大学,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南佛罗里达大学,哥大,宾大等高校近80名知名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健康、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应用。

聚焦健康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创新

会议伊始,Rutgers应用微生物专家、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立平教授以“稳定连接因子作为健康AI建模输入:肠道微生物组案例研究”拉开序幕,提出基于稳定关联关系的特征选择框架,为疾病预测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后,王俊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和临床前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展示了AI如何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在医疗辅助与患者关怀方面,神经病学医师陈珊教授和计算机系博士生洪嘉桢共同报告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LS患者脑机接口拼写器”,为渐冻症患者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张峥教授则带来了“量子辅助药物研发”的前沿探索,强调了量子计算在未来药物设计中的巨大潜力。

从基础模型到临床应用

下午的议程涵盖了多模态生物基础模型、可解释人工智能以及移动健康等多个主题。王闳毅教授分享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生物基础模型”的最新研究;唐瑞祥教授探讨了如何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XAI)提升医疗AI模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Rutgers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系主任陈迎迎教授则介绍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移动健康应用,展示了AI如何为日常健康管理提供支持。

此外,刘航教授展示了 ipapers.ai 科研助手平台,通过AI助力科研人员高效获取和管理学术成果。来自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林孝民与王成文联合报告了“DNALaCT超长基因组序列建模方法”,在多组学大数据处理与疾病预测上取得突破。

推动科学与技术的融合

在研讨会的后半程,袁博教授探讨了如何通过算法、硬件与系统协同优化生成式AI的效率;张钊教授介绍了“Diamond平台”,旨在推动科学研究领域的大模型训练普及化;赵麟教授则展示了基础模型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孙焱教授提出了稀疏深度学习在特征选择与可解释性上的新进展。

会议最后的开放讨论环节氛围热烈,与会学者们就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中的机遇、挑战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学术与交流并重

会议在学术分享之外,还安排了茶歇、午餐及晚宴,促进了与会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晚宴在新泽西 Green Brook 的蜀一品举行,为此次研讨会画上圆满句号。

赞助与支持

本次研讨会由 Rutgers癌症研究专家夏冰教授,量子计算专家张峥教授, 神经科学专家庞治平教授 ,药物化学专家王俊教授以及计算机系两位年轻教授唐瑞祥和王闳毅共同发起和主持,得到了多方企业的支持,并特别设置了 赞助商展示环节。赞助商代表们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成果与合作计划,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赞助商的加入不仅加强了研讨会的应用导向,也为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之间搭建了重要桥梁。

第三届罗格斯大学华人教授科研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与健康领域的前沿成果,也为跨学科合作搭建了平台。与会学者一致认为,AI与健康的结合将推动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