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村超”以“一场球赛”为支点,巧妙融合体育竞技、民族文化与文旅消费,撬动乡村流量与经济增量,打造“体育+”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图为823日,2025年首届“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在贵州榕江县“村超”球场举行,人们在贵州“村超”球场跳苗族芦笙舞。新华社

【侨报讯】9月16日,中国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对外发文,推出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包括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等。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作为中国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服务消费迎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6日,中国商务部、财政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制度等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措施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发挥体育赛事和相关活动带动效应。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五年多次签证。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发挥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推出若干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会展等市场。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牵头完善支持政策,协调各部门落实措施,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有分析指,服务消费作为改善民生、推动消费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多方面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可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