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综合新京报、澎湃新闻、香港中通社报道,9月15日下午,中国内地预制菜风波中的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发布致歉信,信中表示多款菜品改为门店现做。

9月15日晚,罗永浩在微博发文,表示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不管这场“预制菜大战”是否就此告一段落,但其引发热议的关于预制菜的知情权与行业发展等话题非常可贵。9月13日至1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连续发文,呼吁业界透明化管理预制菜,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指出,预制菜讨论涉及日常餐饮与消费者权益,需凝聚共识:如何界定标准、减少信息不对称、兼顾便捷与品质?信息透明是关键,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挑战在于建立信任,餐饮业需满足“吃得安心、明白”的刚需,讨论应促治理优化、企业规范,赢得信赖方有未来。

新华社文章《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聚焦公众关切:消费者在意知情权与品质,“锅气”成标准,预制菜如何助力行业?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通知定义预制菜:以农产品为原料,不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炒、炸),需加热或熟制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央视报道明确预制菜不含净菜、速冻面米、盒饭、主食等,中央厨房自制菜肴亦排除。监管措施包括严把原料关、分类许可、加大抽检,严打违法。强调不加防腐剂,符消费者期待,强化全链条风险管控。

有专家指出,预制菜源于食品工业化,如腌制、卤制。优势在提升效率,尤适快餐,缩短上菜时间,提高翻台率。有从业人士指,大型连锁店常用预制菜,符合安全规定,节省成本,风味稳定。天津营养专家谭桂军表示,新鲜食材营养更优,但标准化的预制菜可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