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8-21 23:26
【侨报讯】香港中通社报道,美国频频释出有意入股台积电的讯息,让台积电逐步成为“美积电”的疑虑再度升温。台湾业界认为,美方若“以补助换股权”,将让台积电面临独立性受影响、引发台海局势紧张、人才流失、盈余分配复杂四个困境。
8月1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表示,针对美国“芯片法案”的补助资金,美国政府不再“白给”,而是要转换成股权,并特别点名台积电,被认为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有意入股台积电的信号。对此,台积电20日选择了“冷处理”,表示不予置评、不回答假设性议题。但与此同时,台湾社会的焦虑情绪正在不断升温,各界忧心“台积电变美积电”,相关讨论掀起巨浪。
美国入股的可能性?
台湾经济学家李镇宇、台湾群益投顾等财经专家认为,即使美方真的“以补助换股权”,从台积电已获66亿美元“芯片法案”补助估算,其中15亿美元已拨款,剩余51亿美元若换股权,持股比率仅约0.55%,难以影响台积电董监席次或经营决策。台湾群益投顾还表示,美国政府极少入股境外企业,入股台积电的可能性极低。
台湾《联合报》报道则指出,美国政府拟入股台积电,得先解决“合法性”的问题。从法源来看,如果要将补助款转换为股权,必须先修法,这是美国财政部的工作。至于入股台积电母公司,还是入股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子公司或孙公司,须经台积电董事会同意才能进行。
而台当局经济部门负责人郭智辉20日回应表示,若美国政府要投资入股台积电,须台当局经济部门“投审会”同意。不过郭智辉也表示,“这是新的、可以讨论的模式。”
美国入股的利弊?
台湾半导体业界分析认为,若美国政府执意“以补助换股权”,台积电海外设厂的其他区域日本、欧洲恐群起仿效要入股,且台积电将面临四个困境。
第一,美国假“国家安全”之名,行“美国利益最大化”之实,要取得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大厂股权,恐影响公司独立性。第二,若美方以国家身份取得台积电股权,可能会进一步升高台海紧张气氛。第三,若美国政府的持股影响力过大,可能导致台积电的技术和高阶人才持续流向美国,进而削弱台湾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第四,入股美国厂还“相对单纯”,但投资母公司将影响盈余分配,且无论如何,皆等于是要用一个补助来换取“一头牛要剥两层皮”。
“即使持股仅0.7%,入股仍可能成为美国政府提出更多要求的正当性基础。”台湾《经济日报》指出,美国政府一旦名义上成为台积电股东,虽然短期内并不影响台积电经营自主,但中长期可能成为要求“技术留美”“产能优先”“投资优先”的基础。而一旦台积电未来追加投资或在美扩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持股比例也可能要求跟进调升。
台湾《经济日报》认为,台积电面对入股谈判时,不应仅关注股权比例高低,更应主动提出三大底线:一、技术资讯与机密研发不纳入股东知情范围;二、全球产能配置仍以商业与供应链安全为唯一原则,不接受政治性优先权;三、未来扩厂与产能转移应该由董事会自主决定,且不得设定投资排他性。
“解套”方式?
半导体业界认为,若厂商要领美国“芯片法案”补助的前提不断变更,台积电或许直接不拿补助是最佳解套方式。但台湾《联合报》提醒,此事必然没那么容易解套,势必歹戏拖棚,白宫一定还会再找其他名目,意图入股“染指”台积电的美国子或孙公司,很考验台积电“见招拆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