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香港天文台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俗称“黑雨”)。强降雨天气下,位于将军澳的敬贤里停车场发生严重水浸。图为工作人员在敬贤里停车场清淤。 中新社

【侨报讯】多条强雷雨带8月4日9时许起直扑华南沿岸,香港特区政府天文台21小时内先后发出各3次黄色及红色暴雨警告,以及两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其中1次“黑雨”持续逾11小时,成为史上时间第二长的“黑雨”。今年至今,香港已出现4次“黑雨”,是历来最多“黑雨”的一年;降雨量也打破141年以来8月份单日最高纪录。

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活跃西南季候风及高空扰动影响带来的强降雨逐渐减弱,香港天文台8月5日17时5分取消今年第四个黑色暴雨警告信号(俗称“黑雨”信号)。本次“黑雨”信号生效11个小时15分钟。

此次暴雨来势汹汹,香港天文台在4日晚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5日清晨5时50分发出最高级别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至下午5时05分才改发黄色暴雨警告信号。

香港今年首个“黑雨”警告在7月29日发出,第二次是8月2日,第三次是8月4日,加上此次“黑雨”,天文台在短短8天内已四度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打破香港一年内发出最多“黑雨”的纪录。

“黑雨”信号是香港最高暴雨警告信号。据统计,自1998年改为“黄”“红”“黑”三级暴雨警告信号制度以来,香港天文台已发出31次“黑雨”信号。其中生效时间最长的为2023年9月7日至8日期间发出的信号,生效时间达16小时35分钟。其次为今年第四个“黑雨”信号。

本轮暴雨中,全香港多区出现每小时超过100毫米的强降雨。新界荃湾、大埔与香港岛北部部分地区最为严重,多条道路出现积水,局部地区甚至短暂交通瘫痪。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蔡振荣表示,自5日0时至17时,天文台总部累计录得358.8毫米降雨量,打破自1884年以来8月单日雨量最高纪录,香港岛、九龙和西贡雨量均超过300毫米。与此同时,截至17时,香港当天录得逾1.2万次闪电。

为应对暴雨,香港特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迅速应对。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渠务署4日深夜起相继派出180支紧急应变队伍,动用约620人及多部强力排水机器人在香港各区处理水浸,截至5日15时,已确认29个水浸个案,并完成处理其中24个个案;截至5日14时30分,土力工程处接获共15宗山泥倾泻报告;截至5日16时,消防处已处理42宗有人被困升降机报告、175宗自动报火警系统报告、36宗树木倒塌报告、7宗山泥倾泻报告,以及69宗水浸事故报告。此外,民政事务总署共开放15个临时庇护中心,供有需要市民入住。

“短短8天内出现4次黑雨,这对政府来说的确是颇大考验。”香港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表示,客观来说特区政府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尽力应对。他建议进一步优化通报机制,除关爱队成员外,还应鼓励市民提供关于塌树、水浸的资讯,“市民拍照后可直接发送给政府,有助缩短政府评估救援的时间。”如果政府能够尽快知道水浸的位置,便能快速进行应变,甚至可以按最大效益评估处理先后次序。他又指,希望特区政府加强演练,万一发生突然事件便能及时应对。

“黑雨”天气下,港交所根据2024年起实施的“恶劣天气交易安排”,香港的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不受天气情况影响,按既定交易日历运作。当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4902.53点,上涨169.08点,全日成交金额为2293.99亿港元。

随着雨势减弱,“黑雨”信号生效期间受影响的公共服务也陆续恢复。

85日下午,香港雨势逐渐减小,香港市面快速恢复正常,下午4时许,已有大批旅客在尖沙咀星光大道正常观光游览。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