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香港连续两日没有新增基孔肯雅热个案,香港传病媒介疾病科学委员会最新评估认为,香港再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相当高,并有引致本地传播的潜在风险。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在各个口岸加强基孔肯雅热宣传教育,并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

综合香港大公报、香港中通社报道,近期,蚊传疾病基孔肯雅热在粤港澳大湾区传播,香港特区政府联同港铁及住宅小区物管公司加强防控工作。

香港再出现输入个案风险相当高

香港今年累计录得一宗基孔肯雅热个案,属输入个案,未有录得本地个案。而从2016年至2019年,香港每年录得介乎1至11宗个案,全部为输入个案。

香港特区政府食环署最新公布的各区诱蚊器指数显示,马湾蚊患指数已达警戒水平,日前确诊基孔肯雅热患者居住的蓝田及秀茂坪地区,蚊患指数接近警戒水平。

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传病媒介疾病科学委员会(下称“科学委员会”)8月4日召开会议,检视基孔肯雅热近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香港的相应防控策略。科学委员会表示,由于在夏季期间气温及雨量上升,香港蚊患情况可能会加剧,加上市民在暑假会较频繁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地区,因此再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相当高,并有引致本地传播的潜在风险。

口岸加强抵港人士体温筛查

科学委员会认同政府持续相应防控措施,包括透过粤港澳三地传染病通报机制,以了解基孔肯雅热的最新情况;提升本地检测能力;重点关注高风险地点作跟进,及探讨控制蚊患方法的最新发展等。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港口卫生科人员4日联同港铁人员到港铁落马洲站及附近范围视察,并建议防控蚊患措施;亦会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为发烧或出现相关病征的旅客进行健康评估,并在有需要时转介他们到医院作出跟进。中心亦会与航空公司和旅游业界等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适时更新疾病资讯和健康建议。

 启德北、元朗等多区蚊患指数高
基孔肯雅热主要经伊蚊传播,食环署在社区共选定64个监察地区,监察诱蚊器指数。7月第一周数据显示,市区的启德北、蓝田及秀茂坪、将军澳北和马湾,都超过20%的警戒水平。食环署最新的数据显示,马湾的诱蚊器指数达到24.4%,达到第三级别,即白纹伊蚊分布广泛;蓝田及秀茂坪、元朗市中心、葵涌等地的蚊患指数亦较高。

议员建议更频密公布蚊患数字 立即进行全城灭蚊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凯欣表示,香港出现基孔肯雅热个案,不应等到有更多个案出现才进行大型灭蚊行动,建议有关部门应更频密公布蚊患数字,并立即进行全城灭蚊,避免出现本地个案,继而变成风土病。

食环署因应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持续加强控蚊灭蚊工作。食环署4日表示,自上月起已在全港各区加强防控蚊患措施。因应日前出现的基孔肯雅热输入个案,食环署已即时在个案患者住所250米范围内进行病媒调查及针对性灭蚊工作,包括消除蚊子滋生地及潜在蚊子滋生地,以及于树木茂密的地点进行密集式雾化处理工作,以杀灭成蚊等。

邻近患者家21地盘严查积水

由于个案患者住所附近的地盘因连日下雨而有积水情况,食环署4日已即时巡查附近一带共21个建筑地盘,并按法例向有积水的地盘承办商共发出22张法定通知书,要求有关地盘承办商负责人必须做好清除蚊子滋生地的工作。承办商已采取行动跟进,并因应这几天的降雨量高,清除积水及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积水的地方施放蚊沙等以防止蚊子滋生。食环署会持续监察有关情况。

食环署表示,一直通过巡查及市民投诉等,找出并尽快处理蚊子滋生地。如在地盘或其他处所发现有积水,食环署可发出法定通知要求处所负责人跟进;如有证据显示处所负责人失责导致有蚊子滋生,食环署更可采取检控行动。直至上月底,食环署今年已提出84宗检控,包括77宗涉及建筑地盘的个案,7宗则涉及其他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