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右一)与该中心工作人员交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华社

【侨报讯】综合中新社、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明确部门提供援助 调查依国际条约

《规定》共18条,包括加强服务、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规制境外调查取证、反制不公平待遇等方面。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和预警,健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指导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为纠纷处理提供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加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公民、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同时,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业务。

《规定》明确在中国境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应当依照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法律规定办理;向境外提供证据或者材料的,应当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数据安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法须经主管机关准许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律程序。

《规定》指出,外国国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对中国公民、组织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干涉中国内政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将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制定、决定、实施歧视性限制措施的组织、个人列入反制清单,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专家:规定出台及时有力 支持中企出海

“《规定》出台及时有力,这是针对当下众多企业纷纷出海、频繁发生境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实际状况,国家及时发布相应法律法规给予支持和服务。”内地知识产权领域业内专家沈士敏表示,《规定》提到对于“进口货物侵犯知识产权,并危害对外贸易秩序”、“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危害对外贸易公平竞争秩序”、“未给予中国公民、组织国民待遇”的现实问题,明确中国商务部可以依照《对外贸易法》对以上事项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出海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对外贸易公平竞争秩序。

沈士敏举例说,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多年,如今新兴的跨境电商等新形态勃发,面临被恶意打压情况。比如在境外电商平台展开销售时,由于不熟悉、不了解境外平台的知识产权规则,被境外的知识产权律师或者机构钻空子,即所谓“恶意维权”,令很多中国中小微跨境电商不得不被动举证,频繁发生被境外电商平台扣罚押金,或封掉境外电商平台账号,导致这些中小微跨境电商损失惨重,维权无门。

沈士敏指出,内地细分赛道TOP 10企业,在出海拓展境外业务时,如果不事先筑牢知识产权防护墙,往往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甚至被境外机构利用涉外知识产权打压。从具体案例看,涉及体量或是产品的索赔额相当高,导致损失很大。国务院此次出台规定非常及时,规定提到“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我们非常期待这个基金具体的实施的规则和细节”。

香港执业律师叶嘉麟,也是华商律师事务所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曾处理过不少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此次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内容十分全面,是一份非常体系化建设的方案。”叶嘉麟说。

从前,叶嘉麟主要帮传统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处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发现内地企业产能高、技术强,但是普遍来说知识产权意识较弱。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前就应该利用相关部门的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全面了解行业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