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11-13 23:40
【侨报讯】综合新华社、第一财经、科技日报、每日经济新闻、香港大公报等媒体报道,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消息显示,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6G网络最快2030年开始部署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被视为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目标。
中国6G技术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技术试验阶段,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第二阶段是技术方案试验阶段,将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第三阶段是系统组网试验阶段,将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中国积极推进6G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方面,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体系化推动6G系统设计、网络架构、关键技术等创新研究,形成超过300项的6G关键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开放生态基本构建,充分发挥IMT-2030(6G)推进组的产业平台作用,汇聚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百余家单位合力协同推进6G创新发展,组织全球主流设备企业全面参与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构建起技术攻关、试验验证、迭代优化“三位一体”的研发验证体系。
2025年6G发展大会发布的消息显示,制定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组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启动网络架构、无线空口、安全技术等6G研究项目,形成了6G标准化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业内预计,6G网络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部署。到2040年,6G连接数有望超过50亿,占全球移动连接总数的一半。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方面介绍,当前6G技术研发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关于6G服务需求的研究已完成77%,涵盖人工智能集成、计算、感知等方面的架构研究正在推进。
在6G进展方面,中国指导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欧盟、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针对6G系统架构这一核心研究方向,IMT-2030(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中国正推动构建智能体协助网络、网络运行智能体、原生智能体网络等6G系统架构,构建AI即服务的网络能力。“6G将扩展移动通信能力的边界,使无处不在的AI服务与生态系统成为可能。”
AI技术爆发 6G“大显身手”
分析指出,AI技术的爆发催生“数字孪生、智慧泛在”愿景。例如,在健康领域,通过可穿戴设备构建人体数字化模型,结合医学AI可提前预测心梗、脑梗等疾病风险,提醒病人提前干预和处理,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在交通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模拟路况并优化调度,为未来的三维立体交通系统提供效率和安全的保障。这些场景均需依赖6G“通感算智安”一体化能力。
而6G的本质是打造“移动信息网络”,贯通信息采集(感知)、传输(通信)、存储、处理(计算/AI)和应用全链条,实现从“单一通信服务”到“一站式按需服务”的跨越。
11月8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已经达到6.84亿户,累计建成5G基站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18亿户。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6G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约占40.3%,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