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9-28 23:30
【侨报讯】综合香港中通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报道,近年来香港金融市场表现亮眼,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表示,今年新股集资(IPO)总额至今近1500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且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明显增加。
陈茂波在28日网志中指出,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香港继续位列全球第三、亚太区之首,在多个细项排名更夺得全球第一,包括“金融科技”、“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及“声誉及综合”,显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金融实力持续提升,获国际认同。
国际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香港金融市场表现强劲,陈茂波指出,IPO总额接近1,500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港股市场的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升逾30%,每日平均成交额突破2,5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首8个月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更为IPO集资额的近3倍,反映香港市场的深度与活跃度。
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形成良好联动。陈茂波引述港交所数据指,自去年9月以来,14家H股在港上市后,其A股日均成交额整体增长28%,股价平均上升15%,显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不仅促进其国际业务拓展,还推动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相互成就。“这些令人鼓舞的市场表现,清晰印证香港金融体系在联通内地与全球资本中的独特价值。”
陈茂波续指,香港正以“巩固优势”与“多元拓展”双轨策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在优化股票市场、资产管理及绿色金融等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及数字资产等新兴板块,构建更具韧性的金融生态系统。
冀打造全球固定收益货币产品枢纽
陈茂波表示,现时香港已确立亚洲领先的国际债券发行枢纽地位,经香港安排的国际债券占亚洲近三成,绿色及可持续债券发行额占区内约45%。为发展有关市场,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联合发布《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发展路线图》,提出十项措施,涵盖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流动性、离岸人民币业务及金融基建,希望将香港打造为全球重要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枢纽。
另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去年人民币计价“点心债”发行规模达1万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一倍。未来香港将通过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推出离岸国债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流动性及产品供应,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单一平台管理股票与债券等资产,并推动离岸中国国债成为更多清算机构的合格抵押品。香港证监会亦正探索建立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及商业回购市场,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效率。
陈茂波表示,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地股市总市值与中国GDP相当,而美国股市总市值超其GDP两倍,显示中国金融市场具巨大发展潜力。香港将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优势,作为“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核心抓手,服务国家所需,贡献更大的香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