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图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平行专题研讨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的现场。新华社

【侨报讯】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9月15日在广州开幕,今届大会以“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遇”为主题,是首次移师内地举办,规模亦为历届最大,吸引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出席,大家围绕跨境金融、商事法律、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名专家指出,全球经贸环境紧张背景下,大湾区完备稳定的产供链为全球产业带来机遇。

综合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中通社报道,9月15日,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主题为“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遇”。这是大会首次移师中国内地举办,规模亦为历届最大。

本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由广东省政府牵头主办,邀请政府官员、国际商协会、湾区组织、智库及企业代表约1200人出席,聚焦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全球贸易风险应对、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和人工智能产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发布

大会上,主办方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报告首次绘制了大湾区智能汽车、创新药两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图谱。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形成涵盖电池、零部件、整车及服务的智能汽车全链条产业集群;在创新药领域,则形成了“港药粤产”“澳门监制+横琴生产”等合作模式。

与周边省份产业协同升级

《报告》显示,大湾区供应链促进体系激发链上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粤港澳产供链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与周边省份产业协同升级。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致辞表示,将调动全国贸促系统力量,加强与粤港澳有关机构交流合作,助力企业更好搭乘中国湾区建设快车。多名专家指出,全球经贸环境紧张背景下,大湾区完备稳定的产供链为全球产业带来机遇。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今年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广东现有全国最多的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致辞表示,欢迎全球企业投资广东、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原始创新的科研基地。王伟中指出,即使在美国乱挥关税大棒的背景下,今年1月到7月,广东外贸逆势增长4.3%。

广东的外贸逆势增长的成绩单,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体系的成熟。

港可助内地企业拓国际供应链

对于大湾区供应链如何进一步合作,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表示,以汽车产业为例,广东拥有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的整车集成制造等优势,而香港在融合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具备优势,可以在产业链下游提供服务。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香港的国际化程度高,可作为大湾区车企“走出去”的平台。

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理想伙伴。”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在会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包括供应链管理、研发、财资及电商中心,借助香港优势拓展国际供应链业务。

大湾区的供应链不仅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亦为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企业带来机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总裁范诺亚(Noah Fraser)在大会上表示,关税战背景下,美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在华业务,因为这里拥有庞大体量和完善要素,是全球少有的商业生态。而大湾区已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他说,“大湾区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创新中心,不仅是企业的实验室和训练场,更是助力其完善商业模式、拓展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理想平台。”

深交所港交所总流通市值超75万亿人民币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的“磁场效应”愈发彰显,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深交所和港交所当前的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已超过75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合并统计,在全球交易所中位居第三位,大湾区内金融机构的布局也更趋密集、多元。

李家超:续深化粤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香港会继续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水平互联互通,深化三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

李家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丰硕。其中,“港车北上”和快将落实的“粤车南下”,以及促进人才“南下、北上”双向流动的便利措施,为人员流动带来更大便利。

物流方面,李家超指,香港与东莞共同推展“海空货物联运”,结合香港航空物流优势和东莞土地及人力资源优势,大大提高跨境航空货物中转的效率。金融方面,“跨境理财通”措施持续发展和优化、新推出的“跨境支付通”联通两地支付系统,奠定了粤港澳金融合作发展的基石,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