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9-10 00:27
【侨报记者韩清湲9月9日纽约报道】市交通局(DOT)代表9日(周二)晚出席第三社区委员会于华埠孔子大厦交谊厅举行的会议,向社区通报曼哈顿大桥桥头的临时安全改进措施的最新进展,称已在曼哈顿大桥包厘街(Bowery St)出口附近安装了限速提示板。同时DOT代表联合市经济发展局(EDC)代表就“通达华埠”(Chinatown Connection)计划中且林士果广场改造初步概念设计方案进行解释,但方案因旧设计理念遭到多位民众反对。
EDC政府与社区关系副总裁李金枝、DOT且林士果广场改造项目代表Casey Gorrell、DOT安全倡议与管理主管Alicia Posner、民主党65D区区领袖李艳娟、大华埠民权联盟共同主席陈建闪医生、市警5分局社委会主席褚宝承、联合亚美联盟(UA3)执行总监乐启光、华埠商业改进区行政总监陈作舟及众多社区居民出席。
Alicia Posner于会上介绍,自七月华埠曼哈顿大桥车祸造成两人死亡后,DOT已在曼哈顿大桥入城方向及坚尼路(Canal St)交包厘街一带采取多项安全措施,包括安装限速提示板、在坚尼路与包厘街交口增设混凝土护栏(Jersey Barriers)与沙桶、将曼哈顿桥上部分通往曼哈顿的最左侧两条车道缩窄,以进一步阻止从桥上进入曼哈顿的车辆超速行驶、将从曼哈顿桥方向进入曼哈顿的车辆时速从35英里降低到20英里、安装减速建议标识。此外,警方也加强了事故路段附近执法,仅在事故后的一周里,就发出了逾314张传票,包括88次超速。
且林士果广场改造初步概念设计方案。(通达华埠计划官网)
此外,Alicia Posner称DOT未来还将加快坚尼路重新设计项目,已在上月中旬与社区委员会、民选官员与华埠商业改进区(BID)高层进行了讨论,并将在未来几周/月内开展更多社区参与。
对于曼哈顿大桥桥头的安全改进,多名居民建议在坚尼路交包厘街路口西北角安装限速摄像头以及闯红灯摄像头,同时提出该路口交通提示灯的行人通行提示灯和车辆红灯时间相隔太近,导致有时候行人绿灯亮起但仍有汽车通过。此外,陈建闪反映坚尼路上非法摊贩过多占用道路也导致行人不得不有时候借用马路行走,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曼哈顿大桥桥头已有警车派驻。(韩清湲摄)
对于且林士果广场改造一项,Casey Gorrell介绍称,DOT在今年3月至6月共进行了19次外展活动,700余人提供了332份手写意见、268份对于设计元素的投票表决以及148份线上调查意见表。在332份手写意见中,有51%关于设计与景观问题,28%关于交通流通和连接性。此外,对于公共区域和景观,民众主要意见集中于树木以及遮荫,而安全性和连接性的关注点集中在行人安全和提升道路设计方面。
通过分析民众意见,目前且林士果广场的设计三大目标定为加强社区聚会功能、道路交通安全与连接性以及庆祝并分享社区文化。初步概念设计方案中将广场移至包厘街西侧,将广场公共空间从11,250平方英尺扩大至27,700平方英尺,在加强交通顺畅性的同时缩短行人过马路的距离。
众多居民参加会议。(韩清湲摄)
会上有居民提出,目前的广场改造初步概念计划在2008年就曾被DOT提出,当时就已被社区否绝,因担心这一方案会导致包厘街交通无法正常流通,且导致包厘街和东百老汇被封闭隔绝,造成华埠经济受损,且一旦开始施工将造成对社区巴士路线、货物运输以及游客访问等多方面的多年不利影响,并对DOT至今未公布交通调查研究结果表达了不满。
此外,陈建闪称,目前使用且林士果广场的居民主要来自附近的孔子大厦等建筑,若改到包厘街一侧,将大大增加交通风险。还有居民反映,今早在柏路还发生了电单车与车辆碰撞事故,质疑DOT的临时巴士岛妨碍了救护车的通行,对广场的改造必要性一并提出质疑。
对于民众的疑问,李金枝强调目前且林士果设计方案还是最初6个月阶段的概念设计,不是最终设计,将会逐步根据民众意见作出调整。同时她表示理解社区对于巴士改道和货物运输影响的担忧,但也强调此计划坚持以行人需要为第一,将安全视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