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有“中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8月6日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连线公布今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得主,共7位杰出科学家获得殊荣。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香港中通社、香港文汇报报道,2025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6日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连线举行,会上揭晓了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今年共有7位科学家获此殊荣。“生命科学奖”授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以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徐星,表彰他们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方忠、香港科技大学的戴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丁洪,表彰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的贡献。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志远,表彰他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以表彰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各领域开创性的科学家,并藉以激发社会的科学精神和热情。三大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大奖设立至今,已有46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荣。

6日的发布会公布今年三大奖项得主,并将于10月在香港举行盛大颁奖礼。主办方还将在港举办未来科学大奖周活动,包括10月22日举行的科技论坛、10月23日的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25年度会议、10月24至25日一连两天的科学峰会、10月26日的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以及颁奖典礼与音乐会。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发表线上致辞说,未来科学大奖已走过10个年头,激励了无数科研工作者,是中国在世界科学界一个铿锵有力的品牌。未来科学大奖周活动已连续三年在港举行,有助香港推动全民科普,在社会上营造更炙热的创科气氛。

2025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值主席王强在香港现场表示,每一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所代表的科学成果都经过时间的严格检验,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了卓越贡献。大奖将继续传播科学精神,将科学的种子播送到更多年轻人心中。

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5轮值主席王连涛致辞指出,未来科学大奖的“未来”两字承载双重期许。一是表彰具有开创性、能改变学科发展轨迹甚至改变人类未来的科学成就;二是相信这些杰出科学家将持续探索前沿,以其智慧及潜力为世界带来突破性贡献。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表示,这场科学盛事有助于激发香港的科创氛围,成为推动国家乃至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年的大奖周活动将更加贴近社区,让科学走进生活。

发布会现场连线多名得奖者分享科研路上的点滴和启发,为有志从事科研的人才撒下未来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