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7-07 23:28
【侨报讯】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7月7日公布,从2023年1月到今年上半年,该署协助逾1300家企业在香港开设或拓展业务,海外公司占比超过一半(52%)。这些企业在开设或扩展业务的首年,为香港带来超过1600亿港元外来直接投资,创造逾1.9万个新职位,当中138家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7月7日公布施政报告绩效指标回顾及2025年中期工作报告,显示已提前完成2022年施政报告中设定的绩效指标。从2023年1月到今年上半年,该署协助逾1300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拓展业务,海外公司占比超过一半(52%)。这些企业在开设或扩展业务的首年,为港带来超过1600亿港元外来直接投资,创造逾1.9万个新职位,当中138家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来港企业内地企业占近半
经投资推广署协助在香港开设或拓展业务的企业,内地企业有630家,占48%,其他主要来源包括美国113家、英国89家、新加坡68家及加拿大38家。按行业分布,企业最多属金融服务和金融科技行业,有283家,其次有275家创新科技企业,179家家族办公室,148家旅游及款待企业,以及129家商业及专业服务企业。
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称,受惠于内地对于企业出海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内地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现时引进的内地企业落户本港的增量与增速皆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快。她预计,香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首选平台,来港企业数目将持续增加。
刘凯旋表示,香港正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把海外企业“引进来”的双向“跳板”,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与资金,正是对“投资香港”最坚实的回应。
上半年来港企业同比增两成
实际上,投资推广署今年上半年共协助380家内地及海外企业在香港开设或拓展业务,按年上升近20%,为香港经济带来391亿港元的首年直接投资额,创造逾8000个职位,分别按年上升2%和128%。
在地缘政治等外围因素挑战下,刘凯旋认为香港有危亦有机。她表示,有东盟及欧洲商会指过去出口太倚赖美国,现时要分散风险、长远要开拓新市场,而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仍是增长最迅速的市场,香港可藉“自由港”的独特优势捉紧机遇,发挥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吸引企业落户投资。
至于市场拓展方面,刘凯旋表示,投资推广署将致力深耕欧美北亚等传统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她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机遇,例如中东地区拥有大量资金,而本地企业以地产业为主,对于绿色环保、农业科技及新能源等企业与投资有较大需求,内地相关企业正可通过香港平台进入本港;欧洲的企业则受困于市场规模小及生产成本高,因此不少当地的创科企业正寻求与香港及在港中资企业的合作机遇。
未来聚焦四大策略产业
刘凯旋说,投资推广署的招商引资工作纵贯产业领域,汇聚政策导向,紧扣近年施政报告重点措施,如低空经济、烈酒贸易、北部都会区发展等。而未来将聚焦四大策略产业,包括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创科、供应链管理与物流、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