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就算90日后再打关税战,对香港的影响其实也不会太大。”中美开始互降关税90天,香港运输物流界政府官员及从业者5月15日齐聚,分享关税战下对物流业发展的看法。

香港中通社报道,15日,《提升香港物流竞争力》圆桌会议在港举办。香港物流协会主席袁美仪直言,“90天后会发生什么事大家都不知道,但香港的出货能力、物流营运能力一定比其他地区高,贸易战并非才有,几年前港商就明白当中风险,大家不会把所有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袁美仪提到,很多港商意识到地缘政治风险,早就开拓市场。有部分客户指之前将生产放到东南亚,发现成本并没有比内地低。香港背靠祖国的“超级联系人”地位不是口头说说,大家发现东南亚航班不稳定、网络不够成熟,一个工厂去开拓新市场需要很久时间,但利用香港灵活成熟的物流,运输网络非常弹性。

她认为,贸易战下反而更凸显香港优势,硬件软件兼具,包括零关税、航班多、效率高、应变能力强等。现在要努力做的是稳定运费、仓位等问题,找不到可以代替香港特质的地区。种种条件下,就算90日后再打关税战,对香港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顺丰同城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陈希文指出,顺丰海外业务占比1/4,美国虽是主要出口流向但并非唯一。刚发布的今年首季度报表可以看到业绩有20%增长,国际贸易多少会有影响,但出口方面看到很多新兴市场,除了渠道成熟的发达国家外,中东、东南亚流向的业务量也增长不少,对冲所谓关税影响。

他提到,从深层次看,中国物流发展好除了基建作用,更主要是大湾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强,哪怕有关税增加,有些商品不可避免需要我们做出口,所以影响总的来讲相对可控。全世界快递量加起来都没有中国一个国家多。

香港本地威信物流总经理陈家保则表示,暂时未见到进出口物流很大改变,市场面对关税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大家在消费方面更加谨慎,未必买少,但会更精明。

不过,仍有不少香港本地商家希望政府能降低运营成本。

“香港的优势从来不靠成本,而是靠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副秘书长陈婉雯回应,应对美国政府烂施关税,政府提出五大策略。

她提到,首先要开拓新兴市场,打通东盟、中东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等受美国关税影响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建立与内地“铁海陆江”立体联运建设,积极联通大湾区港口发展多式联运特色产品。

另外,政府正研究修改本地法例,以放宽中转货物的进出口牌证要求,从而便利货物经港中转,目标2026年通过;并会优化现有航运业税务优惠措施,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半税优惠。

陈婉雯指出,还要深化与国际港口和船舶合作,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建立绿色智慧港口与国际接轨。构建港口社区系统,联通航运、港口、物流、贸易业界,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各方同步实时追踪货物,有关系统计划2026年1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