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5月14日,在联邦资助被冻结背景下,哈佛大学宣布将自筹2.5亿美元维持部分科研运作,以应对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带来的财政冲击。校长艾伦·加伯表示,未来将面临“艰难决定和牺牲”,需要自筹度过难关。

哈佛是近期多所高校中最新一个转向“自资研究”的代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已为受联邦资助中断影响的教师提供每年高达15万美元的补助。西北大学则接手了4月被政府叫停的科研项目资金。

加伯在周三的校内信中表示,哈佛已失去超过26亿美元联邦科研拨款,学校将暂时拨出2.5亿美元作为过渡,但“无法吸收所有联邦资助被暂停或取消的损失”。

资金来源未明,有消息称学校可能动用部分投资收益或此前筹划的7.5亿美元债务融资。
加伯本人也将自愿减薪25%,尽管校方未公开其薪资,但据学生报《哈佛深红报》此前披露,该职位年薪通常超过百万美元。

拥有530亿美元校产的哈佛,长期依赖每年约5%的投资收益维持运营。但捐赠基金多为指定用途,使用受限。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本月曾称,哈佛应依靠“其庞大校产”及富裕校友筹款。

特朗普政府称限制资助是为应对高校“反犹主义问题”,并威胁剥夺哈佛的免税地位。作为回应,哈佛是首个拒绝配合白宫修改抗议、招生及雇佣政策要求的大学。

逾50个高教组织联合发表声明,批评政府“将科研拨款作为政治工具”,并呼吁恢复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声明强调,所有美国人都受益于大学与政府合作所推动的科技与医学进步。

在哥伦比亚大学,联邦削减4亿美元资助已导致近180名员工被裁。随着更多高校面临预算危机,教育界对联邦资金政策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