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5-04 16:16
【侨报讯】面对可能下滑的消费者支出,美国各大零售商开始将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当作营销手段,鼓励消费者尽早购买商品,以避免未来因关税上涨导致的价格飞涨或商品短缺。
根据CNBC报道,在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征收高额“对等关税”后,包括Beis、Bare Necessities、Fashion Nova和Knix在内的一批私营及直销品牌,纷纷在营销活动中提及关税问题。
尽管政府随后暂时降低了对多数国家的关税税率,但这一政策仍令零售业陷入危机。企业难以在不确定关税最终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规划。专家普遍预计,消费者支出将因此减少,这对大小企业都是重大挑战。
部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公司如今需支付高达145%的关税,已暂停或取消订单;而供应链位于越南、柬埔寨等亚洲其他国家的企业,则试图在更高关税尚未实施前尽快囤货。
不同品牌、行业和零售商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特朗普的贸易战对许多依赖“非必需消费品”销售盈利的零售商来说,是一场生存危机。
例如,内衣零售商Bare Necessities直接推出“关税前大促”,以“关税来之前囤货”为主题推出约30%的折扣。在发给顾客的短信中,该品牌写道:“关税?我们也不懂。折扣?我们有!趁价格上涨前最多省下30%!”另一则短信写道:“我们上周还不会拼‘tariff’(关税),但我们知道,打七折绝对是个好主意!”
尽管在成本即将上涨的背景下降价似乎有悖常理,但AlixPartners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拉宾斯基(Sonia Lapinsky)表示,在消费疲软可能来临前采取任何措施“巩固财务状况”都是明智之举。
“零售商现在应尽一切努力尽快激发需求,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接下来市场可能会断崖式下滑……我们从2月、3月开始就看到消费者信心不稳,而随着关税话题越来越频繁,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拉宾斯基说,“他们不想现在就把全部利润让出去,但这就是权衡问题。现在能拿到80%的收入,总好过两个月后不得不清仓或根本没人买。”
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经验尚浅的品牌而言,在需求下滑之前提升现金流,可能关乎生存命运。
马萨诸塞州巴布森学院市场营销教授贝特尔斯帕彻(Lauren Beitelspacher)指出,虽然关税会影响所有企业,但对小型企业的打击更大。“大公司如Target和Walmart拥有遍布全球的供应链,能从世界各地采购,而小品牌……选择有限。”
这种“关税前促销”也可能是3月份消费数据出人意料地强劲的原因之一,一些消费者在价格上涨前抢购,尤其是汽车等大件商品。
拉宾斯基说,“有购买能力的人听到这些关税消息,也看到相关广告,真的去提前消费了。”
其他品牌,如行李箱品牌Beis,则没有直接打折促销,而是向顾客发信说明关税可能造成的影响,尽管目前“价格暂时不变”。
Beis在邮件中写道,“跳过那些套话吧:这场关税风波简直是一场垃圾场火灾,我们都被烧伤了。现实是:成本在涨,我们的价格也不得不跟着涨。”该品牌甚至戏称自己“财政上遭受重创”,“你可能会想知道这对你的购物车意味着什么——我们也在猜。老实说,我们也很困惑。但价格调整势在必行。具体会怎么调?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明天……其实我们也不知道。”
邮件通过幽默口吻继续告诉消费者,“我们的电子表格已经多到自己都需要表格来管理。”并打趣说团队甚至考虑过“公司全员吃拉面”或开设OnlyFans来避免涨价。但所有笑话背后,都在暗示顾客,“如果你已经看中了什么,现在可能是下手的最佳时机——现价仍在生效。”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卡恩(Barbara Kahn)表示,采用幽默方式处理这一带有政治争议的话题是品牌的战略选择,因为多数品牌不希望因政治立场而失去顾客。
“品牌试图去除这个话题的‘政治臭味’,这样他们就不用选边站队。因为关税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政治立场的延伸,”卡恩说,“许多品牌正在试图中和他们过去可能表达过的政治立场。使用幽默,可以让关税变成一个中立的话题:‘这有个好折扣,别错过。’”
(编译: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