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4-30 23:35
【侨报讯】综合中新社、香港中通社、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下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
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民营经济从“政策红利”迈入“法治红利”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坚持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
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保障公平竞争方面,《促进法》规定,着力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机制,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等作出规定。
开放国家重大科研设施
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明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对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加强技术应用与合作、鼓励人才培养使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作出规定。
优化投融资环境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完善制度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环境。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对引导民营经济投资重点领域、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提供更高水平投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作出规定。
禁止违法实施收费罚款
加强权益保护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对规范强制措施,禁止违法实施收费、罚款或摊派财物,规范异地执法行为,规范政府履约践诺,加强账款支付保障等作出规定。
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利于激发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鼓励、引导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发挥民营经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一部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法律,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地位,确立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资格。这一立法行动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基础性、根本性的保障,标志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法律从资金、劳动力、土地、数据等要素获得的各个方面,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过程中,强调对民企的保护,是保护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保护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升民生福祉。
助民企应对贸易挑战
在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适时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别具意义。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单飞跃近日在一个讲座上说,在数智经济与绿色转型的浪潮中,民营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探路者”,也是就业保障的“稳定器”,更是应对国际竞争的“生力军”。面对中美战略博弈的复杂变局、地方债务风险的传导压力以及传统产业转型的结构性矛盾,民营经济亟需通过立法构建确定性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