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5-07-14 23:27
【侨报记者金玉贻7月14日纽约报道】继本报日前报道两名湖南籍男子在皇后区麦斯佩斯(Maspeth)“唐KTV”疑因吸毒过量离世引发关注后,近日,又有一名受害者的母亲致电本报记者,讲述其子陈先生(化名)也于今年4月在同一KTV中身亡的悲痛经历。
百日祭当天,陈母前往墓地悼念爱子,归途中打电话给本报记者,哽咽着表示,依福建习俗,子女入土时父母不能送行,加上儿子的死因令她难以启齿,至今仍未告知乡邻,"我想如果他们能及时报警,我儿子也许还活着。"
今年4月2日,45岁闽籍男子陈先生在麦斯佩斯的“唐KTV”疑因吸毒过量身亡。据陈母提供的视频显示,事发时陈先生已完全失去意识,现场并无紧急医疗介入,由数人抬出夜店,最终不治身亡。陈先生身后留下妻子与三个未成年孩子,家庭顿时陷入困境。此事件再次引发社区对毒品过量致死问题的严重担忧。
社区人士罗先生(化名)称,现在很多夜店内混用K粉、酒精等兴奋剂, 一不当心就可能导致中青年猝死。当问题发生后,夜店往往因担心法律责任,不愿第一时间拨打911,有朋友的就由朋友送医院,没人送的就被丢上街。他指出,华裔社区表面繁华,实则治安问题堪忧。
根据纽约市卫生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超2000起药物过量死亡,平均每四小时有一人丧命。市府表示,死亡人数减少约三成,归功于扩大纳洛酮(Narcan)发放、药物治疗和安全注射场所建设等措施。
纽约市警察局将应对吸毒过量的解毒针剂“鸦片类拮抗剂”(opioid antagonist,即纳洛酮)配发给一线警员随身佩戴,并培训他们使用,通过注射或鼻腔喷雾逆转过量情况。该项目于2014 年启动,得到了州检察长资金支持,使近两万名警员携带纳洛酮套件,每套含喷雾或注射剂,可在数分钟内恢复受害者呼吸。
研究显示,经过合格训练的执法人员能识别过量症状并及时干预,并在现场成为第一响应者,配合 EMS 和消防共同应对吸毒过量事件,有效拯救数千生命。
律师孙澜涛表示,事发时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救助非常重要。当然,仅靠警方和政府的努力远远不够,社区教育与公众认知同样关键,唯有共同应对,方能减少下一位“陈先生”的悲剧。
陈先生被人从KTV抬出时已经失去了意识。 (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