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讯】香港中通社报道,国家将香港定位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随着全球知识产权(IP)重心向亚洲转移,香港迎来IP经济发展的黄金期。香港生产力局获选为香港首家国家TISC(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机构,首席营运总监林芷君3月12日透露,预计今年底前完成筹建,并在筹建期间率先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推动IP发展。

近年来,从火爆的文创IP到高价值的科技专利,IP经济持续升温。香港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在IP发展上过去一直“低调行事”。

官方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间,香港知识产权署每年批出标准专利注册均突破1万宗,是有纪录以来最高的三年,较之前十年(即2011至2020年间)年均注册量升逾五成,可见香港创科上游生态越趋蓬勃,知识产权贸易市场潜力庞大。

知识产权不仅是创科、创意发展的见证,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9至2021年期间,香港的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平均为本地生产总值贡献8779亿港元,占生产总值的32.7%。

去年,香港有两项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新举措,一是推出“专利盒”税务优惠,通过研发活动创造的具资格知识产权,香港所得利润可享特惠税率5%,大幅低于16.5%的一般利得税税率。二是特区政府推荐生产力局成为国家TISC筹建机构。

香港生产力局去年12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确认为香港首家国家TISC 筹建机构,目前为筹建期间,选址生产力局大楼三楼600多呎的空间,生产力局选择走前一步,今年1月起投入服务。

香港生产力局首席营运总监林芷君表示,专利、商标、版权、外观设计、商业秘密都属于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申请是否成功一般有三大考虑:生命性、创造性、能否在工业应用,很多中小企对此不了解,就需要TISC的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检索专利信息,包括研发成果的独特性,了解申请专利的程序等。

随着香港初创生态圈日益活跃,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林芷君说,有一家香港医药公司想布局海外市场,向他们咨询有无知识产权风险,TISC进行了初步专利检索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情报和布局建议,给企业拓展业务和资源合作提供了参考。

WIPO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有100多个TISC承办机构,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域,累计回应超过19.5万份知识产权服务请求,发布检索和分析报告超过2万份,在支持创新主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